【漫畫圖解】藍牙(Bluetooth)名字的來源與無線應用
藍牙技術作為我們身邊最為常見的通信技術,在日常掃碼騎車應用中十分便捷,那么藍牙Bluetooth是如何誕生的?又是怎么實現通信的?讓我們一探究竟。
藍牙名字的誕生與來源,與“藍”牙有什么關系?
取名為“藍牙”最早是在1989年,愛立信移動公司首席技術官Nils Rydbeck博士和發明家Johan Ullman博士覺得電線很煩人,想開發出一對無線耳機,因此提出了這種革命性的想法,由于開發這個無線傳輸項目非常艱巨,因此他們將Jaap Haartsen博士也帶入了該項目,Jaap Haartse用了僅僅5年的時間,就取得突破并提出第一個協議。
在1999年拉斯維加斯的Comdex計算機博覽會和貿易展覽會上,他們向世界展示了他們的第一款免提藍牙耳機,獲得了佳獎。
當時英特爾、愛立信和諾基亞3家公司正在分別開發短程無線電通信技術,可以使用短波頻率連接計算機和其他設備,由于這項無線電通信發明尚處于初期階段,因此這3家巨頭公司決定,共同創建一個無線標準。
供職于英特爾的吉姆.卡達赫剛剛讀過一本《維京國王聯合了丹麥與挪威》的故事,激發了吉姆.卡達赫的靈感,他提出將這種單一短連接設備的技術,統一命名為“藍牙”。
就是這樣!“藍牙”這一名稱正式誕生。
《維京國王聯合了丹麥與挪威》的“Bluetooth( 藍牙 )”又是怎么來的呢?
傳說維京國王喜歡吃藍莓,因為吃了很多藍莓,所以他的牙齦每天都是藍色,因此有一顆看上去有點發藍的“藍牙”。
如果仔細檢查藍牙的標志,你會發現藍牙徽標由2個不同的符號組成,分別代表國王名字的縮寫 Harald Blatand,當他們想到徽標時,還向他們偉大的維京國王致敬,維京國王統一了維京部落,正如藍牙協議統一了短連接設備通信協議。
藍牙的工作原理
使用無線電波在短距離的設備之間發送數據,傳輸以“GHz”為單位,藍牙與Wi-Fi頻段通常為2.4GHz,而且傳輸速度很快,能夠達到每秒24億波,可以同時連接8個設備,不受到其他無線設備干擾,
假如正在用筆記本電腦連接無線耳機聆聽自己的音樂,同時還需要連接無線鍵盤使用,計算機和設備中的藍牙發射器在該范圍內使用79個不同的頻率,在這個范圍內,為了防止音樂干擾鍵盤的使用,藍牙會以每秒1600次頻率進行改變調整。
當我們嘗試將藍牙設備與手機連接時候,會在它們之間發起連接對話,它們會展示自己數據并決定是否需要交換信息,一個控制另一個,在這段簡短的數字對話結束,并且2個設備達成共識后,他們會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網絡,所連接設備的藍牙網絡稱為“微微網”;建立連接后,藍牙開始跳頻,以便保持這種連接狀態并避免干擾。
最神奇的是,他們之間沒有直接粗暴地干擾他們對話的人。這不僅是由于跳頻技術,同時因為每個設備都由制造商編寫自己的“唯一地址”。
是否安全
藍牙首次問世時,無需他人允許既可以輕松訪問數據,但隨時間的推移,這項技術變得越來越安全,藍牙制造商在過程中意識到了風險,因此他們在制造設備方面已經做了很多工作,更有針對安全威脅的保護。
在我們幾乎所有的工具中,都有“受信任的設備”選項,這樣就可以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共享數據,其他人則需要權限才能訪問我們的設備,
在公共場所(商場),垃圾郵件有一種“截機”的趨勢,
個人或者公司向我們發送其電子產品資料,或者使用藍牙的短信形式發送廣告信息,我們看到這些垃圾信息后,可以選擇直接忽略刪除,同時可以使用藍牙設備不可發現,來防止發生這種情況,關閉藍牙,然后在受信任的設備中刪除攻擊者的設備。
是否對健康有影響
到目前為止,沒有研究數據表明藍牙通信會對人體有害,藍牙無線電波只是無線電波的一部分,每天我們都會遇到各種無線電波;一般來講,電器發出的電磁輻射通俗來講叫做電磁波,它的能量比光還低,而比電器輻射更低的藍牙設備以及手機輻射更低。
藍牙頻段為2.4GHz,其輻射值約1mW/kg,而輻射值在1.0W/kg以下時,藍牙耳機中存在的非電離輻射量非常小。因此完全不需要擔心使用藍牙會影響我們的健康!